彰化今天新增18例,加上其中1例没有列案號,與中央公布17例一致,居家隔離人數為522人,平均每位確診者居家隔離人數為15人,較上波疫情高。
疫情慢慢升溫,縣府也有一位同仁確診,是縣府農業處一位居住外縣市的同仁,因為同住家人確診,他也確診,縣府一早就安排農業處所有同仁81位都去接受採檢,71位同仁快篩陰性,另外有10位是密切接觸者,其中3位PCR陰性,另外7位PCR結果還沒出來,之後再向大家報告。
新增18例,其中1例,為北台灣環島進香團群聚案,居家隔離期間發病,為個案02的先生,是匡列居家隔離期間出現症狀。另外9例,為外縣市傳染鏈,彰化個案,可能是到外縣市去,或是被傳染後返回彰化,外縣市傳染鏈的個案數增加,也反映全國疫情走向,有桃園社交休閒群聚1例、台北桃園社交群聚1例、雲林社交群聚1例、雲林職場群聚彰化確診家族4例、新北社交群聚1例、外縣市旅遊活動1例,共9例。其中,雲林職場群聚案,新增4例為全家感染,雖然是外縣市傳染鏈,還是要盡早發現、匡列,民眾警覺性很高發現可能性立即自主快篩是好的現象。
其他新增8例,為跨社交圈餐飲活動群聚案,這個傳染鏈是近期一波最複雜的,足跡多處、社團活動多,涉及社團、社團分會、跨社團活動等,而且不只一個社團,另有不同系統的社團、跨縣市活動,屬於同業之間跨縣市活動,來自不同單位。新增8例個案中,包括父子、夫妻、其他確診個案,尚在疫調中,大部分已知道的個案都已匡列採檢PCR,民眾如有足跡重疊者也請特別要留意,後續還會持續疫調。
今天重點足跡有參加4月15日富山日本料理的精誠獅子會餐敘與4月17日春芳羊肉爐的41個獅子會跨會聯誼會,如果跟確診者近距離共餐共飲,或出現呼吸道症狀,請儘速到醫院做PCR採檢。那其他參加餐敘活動的請自主管理10天。大家要有警覺性,該去採檢的趕快去採檢,如果需要自主管理,快點自主管理,以免影響到家人跟週遭親朋好友。如合菜人聲鼎沸且長時間聊天、喝酒助興,沒有辦法維持社交距離,傳染速度是最快的。依照過去的經驗,如果裡面有一個確診者,1桌10個人最少會傳染5個人,拜託大家注意防疫,其他足跡也請大家注意是否有重疊,注意身體狀況,自出入該場所10天內,如果有發燒、呼吸道症狀等,請盡快就醫,並主動告知自己的接觸史。。
彰化縣啟動兒童醫院的緊急應變的機制,開設兒童專責病房待命收治,即日起啟動119安心防疫兒童緊急醫療後送機制,119只要接獲居家隔離或者居家檢疫兒童,出現了需要緊急醫療的警示跟徵兆,為搶醫治時效,由衛生局及消防局協調好,可以「不用」經過衛生單位解除電子圍籬程序,可以立即啟動兒童緊急醫療後送,確保孩子們在最緊急的時候可以優先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幼童如果有4大警示徵兆,就快送醫,前兆是氣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抽搐;皮膚/嘴唇/指甲床發青。
今天中央「緊急」做了放寬就醫的交通方式讓民眾緊急就醫,緊急就醫以119救護為原則,輔助方式經過衛生局初步規劃或者指示,可以由防疫車隊或同住家人來接送,真的沒辦法就自行前往,比如說步行或者自行駕車騎車的方式;如果「非緊急」狀況,要去就醫或要去採檢是以防疫車隊為原則,輔助方式依照衛生局規劃或指示,可以有同住親友來接送或者自行前往,同住親友接送要特別注意。接送車輛要做好清消;至於返家隔離,包括就醫或者採檢後返家,也是依照衛生局規劃,可以由防疫車隊或同住家人來接送或自行返家的方式。主要是希望大家有緊急狀況,讓民眾能馬上得到最好照顧。
今天有人問可以申請防疫補償金嗎?因為被匡列的人越來越多,被匡列的本人申請防疫補償金有一些條件,1是接獲居家隔離、集中隔離的通知書,2是沒有違反隔離的規定如沒有擅自外出,3是隔離期間沒有領取薪資,原本就沒有工作的也可以。經匡列隔離的學生也是一樣,可以申請防疫補償,也沒有年齡的限制,符合資格者每天可以申請1千元。申請期間是受隔離檢疫結束之日起算2年內都可以辦理。
另外,可以申請照顧者防疫補償金嗎?這是二等親或姻親其受照顧者如果生活無法自理,例如就讀國小或未滿12歲的孩童,接獲居家隔離、集中隔離的通知書,且沒有違反規定擅自外出的,照顧者如果原本有工作為了照顧而沒有領取薪資的,或者受雇公司向公司請無薪假、自營作業者無法工作的,可以申請照顧者防疫補償,原本就沒有工作的比如家管、退休未工作的則無法申請,符合資格一樣可以申請每日1千元照顧者防疫補償金,申請期限一樣是受隔離檢疫結束之日起算2年內都可以辦理。
現在確診者越來越多,身邊有人確診了不用緊張,如果與確診者無密切接觸,則自我健康監測10天;如果有密切接觸就是居家隔離、自行快篩,快篩結果如果是陰性就隔離10天,隔離過程中自行快篩,若是陽性就要做PCR,若是陰性就做自主健康管理7天;如果隔離期間自行快篩又PCR採檢確診陽性,如果是符合居家照護,那就是繼續在家隔離10天,並依衛生單位指示做採檢,如果不符合居家照護的話,就依照衛生單位的指示隔離。
辦公室防疫有8個步驟報哩知,第1,避免同時間進辦公室、搭電梯;第2,進辦公室量測體溫;第3,確實戴口罩並勤洗手;第4,電腦、鍵盤、滑鼠、辦公桌勤消毒;第5,保持辦公室空氣流通;第6,減少直接碰觸門把、飲水機、電梯按鈕;第7,彈性午餐時間避免口沫飛濺;第8,減少多人會議、近距離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