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餐桌認識文化 臺南市2校學校午餐勇奪全國第二屆「午星獎」

教育部國教署日前舉辦第二屆午星獎114年度學校午餐菜單表揚活動,其中臺南市蓮潭國中小及麻豆國中分別榮獲「永續飲食(低碳飲食)獎」及「創意設計獎」兩項殊榮肯定。兩校菜單融入善化胡麻油、玉井杏鮑菇、新市毛豆等臺南在地食材,更別出心裁以原住民西拉雅族「夜祭」為發想,將傳統料理巧妙結合校園午餐,設計出充滿故事與文化底蘊的特色料理,不僅讓學生更投入學習,也培養珍惜食物與感恩的心。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市學校午餐自辦率高達九成,居六都之首。透過教育局與各校營養師、校廚的攜手努力,市府積極推動中央廚房政策,並爭取有機及友善食材、偏鄉央廚等補助,以及高頻率招標食材供應商,確保每日午餐衛生、安全、美味。學校優質午餐團隊再度獲獎,值得肯定,更印證學校午餐不僅是營養的來源,更是文化傳承與飲食教育的重要平台。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自108年起,市府推動學校午餐廚藝競賽,並建置「臺南市學校午餐教育資訊網」(https://lunch.tn.edu.tw/menu),收錄超過千道菜色,主題涵蓋「護目」、「高纖」、「高鈣」、「異國」、「在地料理」等16類,成為各校設計菜單的靈感寶庫。臺南物產豐饒,牛蒡、胡麻、毛豆、柚子等在地食材早已是校園午餐的日常,也為此次獲獎菜單增添特色,樹立全市典範。

蓮潭國中小營養師陳韻伶分享,能獲獎非常開心,這次用在地食材搭配低碳飲食,以善化胡麻油和玉井杏鮑菇製成鹹香下飯的三杯總匯;新市毛豆搭配護眼好夥伴玉米及海味蝦仁,繽紛的色彩增添食慾;蔬菜選用高鈣的油菜、湯品的小白菜和豆腐亦為高鈣食材,簡單加上蛋花就很美味,期望讓學童吃得健康均衡,並實踐「吃當季、食在地」理念。

麻豆國中營養師劉憓慈則表示,原住民文化珍貴且值得傳承,這次以西拉雅族「夜祭」發想午餐菜色,例如:改良西拉雅傳統食物米買(mai)以白米取代糯米,減少脹氣不適;正統「山河肉」為田鼠肉,考量飲食安全,改選用豬肉,並搭配佳里牛蒡製成雞湯,這套創意料理在校內掀起熱烈討論,不僅獲得師生喜愛,也成功降低廚餘量,可謂一舉多得。

教育局強調,臺南市的校園午餐不只是「吃得飽」,更要「吃得好、吃得懂文化」。透過營養師的巧思設計與飲食教育推動,讓學童在每一口飯菜中,感受營養、文化與永續的力量。

Author: 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