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與文化局 9 月 20 日及 21 日在嘉義市維新路舊監獄宿舍群攜手合辦「再生進行市」,以「舊木再利用」與「循環選物」為核心,集結多家在地攤商與永續品牌,共同推廣資源循環與綠色生活。活動吸引家庭眾多親子同遊,今(20)日黃敏惠市長出席活動,透過結合永續與文化保存議題的益智問答,在輕鬆氛圍中與大小朋友更加深刻了解永續與歷史,將永續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黃敏惠市長表示,每年9月的第3個星期六是「世界清潔日」,同時也是台灣的「全國古蹟日」。響應節日,市府環保局與文化局跨局處合作,特別選在舊監宿舍群共同舉辦活動,藉由節慶提醒大家珍惜環境與文化資產,這也正呼應市府朝向「新永續出發」的施政主軸。嘉義市是全台非六都中第一個通過「永續自治條例」的縣市,不僅將永續精神融入城市治理,協助企業轉型、帶動循環商機,並建構韌性海綿城市,共創一個更具韌性與希望的嘉義市。嘉義市更讓永續不僅限於環保,而是跨局處、跨領域與跨夥伴合作,以新的思維推動城市前行。
黃敏惠市長指出,今日活動聚集40個特色攤位,帶來多元體驗與交流,選在舊監宿舍群舉辦,也展現嘉義市多年來在老屋修繕與活化上的努力。漫步在這裡,不僅能嘉義市這座建城321年的城市深厚的歷史底蘊,也希望透過本次活動結合「減廢再利用」與「古蹟保存」的理念緊密結合,激發創新能量,持續延伸出永續的價值。
黃敏惠市長進一步提到,今年台灣經歷多次天災與挑戰,無論是關稅議題、國際局勢或極端氣候,都凸顯「永續」的重要。未來市府將從人才、文化、環境與經濟等面向全面推動,並持續跨局處合作、攜手市民一同努力朝永續目標前進。特別最令人感動的是,今天看到市民老少齊聚,以實際行動支持環境保護,充分展現嘉義市強大的凝聚力與韌性。
環保局長蕭令宜指出,嘉義市積極推動「淨零排放永續管理自治條例」,而「再生進行市」則是讓政策走入生活的最佳實例,這次特別邀請新美電器行的莊坤益老闆以及嘉義市社區大學的許聰敏老師協助家電的修復,與讓市民看見「修復代替丟棄」的實踐樣貌。活動力行減碳永續,全程減少紙張與塑膠使用,估計約可達100公斤減碳量。
市府文化局長謝育哲表示,響應全國古蹟日,2025嘉義市古蹟日不僅與環保局共同舉辦「再生進行市」市集,還包含走讀工作坊、多元DIY課程、傳統藝文表演、主題特展、講座,靜態展覽與互動體驗等豐富多元的活動。其中「6條城門古道走讀暨工作坊」,請來專業講師親自帶領,實地走訪城門舊址與周邊重要地景,深入認識諸羅城發展脈絡與在地文化故事;工作坊則聚焦3項主題工藝,包含具時代意義的「三合土」—以糯米汁、紅糖、水與石灰混合而成,代表先民智慧與土地情感;融合民俗信仰與生活日用的現代「香火袋」,以及結合主視覺美學的「絹印」,透過親手操作,體驗傳統工藝的文化價值與當代轉譯的創新魅力。
今日活動現場結合「修復 × 再生 × 文化」三大元素,透過二手物市集、小家電維修、木工體驗與風格音樂展演等單元,引導市民資源再利用及歷史空間再認識,用全新態度面對舊物、資源與生活。許多民眾表示,透過親眼見證電器修復過程,或親手將舊物改造成實用小物,才真正體會到「延長物品壽命」的價值。
互動遊戲區同樣成為焦點。「扭蛋轉運站」吸引大小朋友排隊體驗,持續送出扭蛋增添活動趣味;20日當天限定的環保摸彩則讓民眾以回收物或市集消費換取抽獎機會,帶動綠色行動,也讓環保觀念在生活中落實。在跨局處合作上,也結合智慧科技處的數位巡迴服務,讓民眾在活動中不僅能夠透過VR認識環境議題,還能夠體驗不同類型的數位內容,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活動現場設有永續科技互動區,提供VR體驗、小家電修復站及LINE互動遊戲,以創新科技與寓教於樂方式,提升市民對環境永續的認識與參與。